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栖莲池禅师塔铭
* 五台空印法师塔铭
* 卷之二十八

* 塔铭

* 寿昌 无明禅师
塔铭
* 无垢莲公塔铭
* 栖霞景斋珠公塔铭
* 耶溪若法师塔铭
* 古镜玄公塔铭 …… (第 0465a 页)
玉峰和尚赞
* 宝峰和尚赞
* 紫柏大师赞(五首)
* 云栖大师赞(五首) 无明
和尚赞
* 无边和尚赞
* 空印大师赞(二首)
* 绍觉法师赞
* 灵彻法师赞 (第 0466c 页)

即是慧行。初心乾慧。宜以定水济之。不宜偏用。二
居阴位。定慧调适。能见佛性。故云利见大人。三以 慧性
遍观诸法。四以定水善养其机。五则中道正
慧證实相理。上则觅智慧相了不可得。又约通塞
而言之者。初是浅 (第 0397b 页)
境界之相即为云。从此便有三
种相续。名之为屯。然善修圆顿止观者。只须就路
还家。当知一念动相即了因智 慧性。
其境界相即
缘因福德性。于此缘了二因。竖论三止三观名经。
横论十界百界千如名纶也。此是第一观不思议 …… (第 0404a 页)
既不中不正。又无应与。以此济屯。屯不可济。徒取
羞耳。佛法释者。欲修禅定。须假智慧。自无正智。又 无明
师良友。瞎鍊盲修。则堕坑落堑不待言矣。君
子知几。宁舍蒲团之功。访求知识为妙。若自信自
恃。一味盲往 …… (第 0404c 页)


【温陵郭氏云。此如颜子之需。佛法释者。理即位中。
不足以言需。名字位中。且宜恒以闻熏之力资其 慧性。
未与烦恼魔军相战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 …… (第 0406b 页)
。不
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刚而无险。则不必自讼。险而无刚。则不能自讼。今
处烦恼险恶窟中。而 慧性
勇健。所以有自讼改过
之心也。所谓有孚窒惕中吉者。以刚德来复于无
过之体。仅取灭罪即止。不过悔以成盖 (第 0407a 页)
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

【柔而志刚。味著取进。以临为甘。而不知其无所利
也。然既有柔德。又有 慧性。
必能反观忧改。则无咎
矣。】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第 0418b 页)
大乘。劝进行者。此三种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肇
法师云。有为虽伪。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
慧性
不朗。汝今欲修念佛三昧求生净土。速成佛
果菩提者。须是专以念佛为正行。更以福德为兼修。
晨夕。常勤供 (第 0208a 页)
足以彰圆妙。是正
说。非偏说也。若钝根难入者。可长诵观经。诵之熟。思
之熟。随其经文而想见之。虽不开 慧性。
不成观道。亦
是粗浅学观之一法。但止要诵观经想观经。不得在
观经外。加一字讲究。就在经中。不得妄性议 …… (第 0356b 页)
果之复破思惑六品。三果之再破思惑三品。四果之
破尽见思。缘觉之侵习。十地菩萨。地地之分断一品 无明。
等妙二觉。亦复如是。此等断惑。我辈安能。祇可
求佛摄受。顺佛方便慈恩。带惑往生。然粗重垢染。不
得消 (第 0360b 页)
乃精进以了生死。次入菩萨地。了生死者。乃
生死自如也。入菩萨地者。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也。修
慧者。使 慧性
曰广于一日。至成佛时。则 (第 0374c 页)
慧性
含虚空
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也。修福者。乃托生于一切
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设教化。故上 (第 0374c 页)
 本朝彭尺木居士所辑净土圣贤录。尤为大备。
倘仅一巳见之。犹谓魔事。而凡有天乐来迎。佛光
显现。每多共见共闻。岂尚未足深信耶。此二编甚
夥。各有专书。均当置之座右。时时披览。集隘不能
概登。今推采龙舒净土文所载亲闻亲见各条。及
往生集序著于篇。辑徵验门。


龙舒净土文曰。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
则不胜其远。然佛之 慧性。
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
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恳切
无不应验故叙现世感应。 (第 0385c 页)
乐从经道。启迪 慧性。
通其宿命。又有道场树。高一千
六百由旬。四布枝叶。八百由旬。根入宝地。五百由旬。
及一切众宝。自然合 …… (第 0149a 页)
不净。六根恣逞 无明。
发毛爪齿聚若堆尘。涕泪津液
污如行厕。里面尽蛆虫聚会。外头招蚊虱交攒。沾一
灾一疾。皆死得人。更大热 (第 0160a 页)
。实亘古希有之异云。

* 念佛现应

龙舒云。极乐国土。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
胜其远。然佛之 慧性。
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是
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恳切。
无不应验。谨将传记所载。 (第 0185a 页)
济度众生发此愿巳乃精进以了生死次入菩
萨地了生死者乃生死自如也入菩萨地者内则修
慧外则修福也修慧者使 慧性
日广一日至成佛时
(第 0040c 页)
慧性
含虚空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也修福者
托生于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设教化
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细虫蚁 …… (第 0040c 页)
诸上善人无有妇女皆洞视彻听遥相瞻见遥
相闻语声虽历万劫巳所从来靡不知之复知十方
世界去来现在之事以其 慧性
通彻故尔又阿弥陀
佛誓愿云巳生我国欲往他方生者如其所愿永不
复坠三恶道何则生净土者必證无生法忍无生法 …… (第 0041a 页)
顿入分也(次第者别教菩
萨顿入者圆教菩萨)
方便有馀者二乘所居巳出三界之外(修方
便道断四住惑故曰方便
无明
未尽故曰有馀)其净秽相者体巧柝拙也(体观
感净拙观感秽)
凡圣同居净土者即极乐国是安养清净池
流八德树 …… (第 0041c 页)
二行方能轻其三毒澄其五浊临终正念乃得
往生若因此三昧破断见思二惑即能往生方便土
更破尘沙烦恼并破根本 无明
即得生实报土破尽 (第 0042a 页)
无明
方得生寂光净土又有净土横出三界秽土竖
出三界之异竖者自下升高如登九级台其出难横
者从东至西如履坦途其 …… (第 0042a 页)
性现故永劫无轮回有十二
缘之业造成三界六道轮回之报不得解脱生西方
则业断而报空故永劫无坠堕十二缘者曰 无明

行曰识曰名色曰六入曰触曰受曰爱曰取曰有曰
生曰老死是也 (第 0042b 页)
无明
谓暗昧真性行谓动作识谓魂
识名谓受想行识色谓色身六入谓六根眼耳鼻舌
身意也触谓触六根者因暗昧真性故不 (第 0042b 页)
能解脱惟持名可以诱化乃
印弥蛇堂四十万本勤化念佛参天台韶国师发明
心要行法华忏定中见观音大士灌以甘露 慧性

明因思宿愿未决登智者严作二阄一禅定一净土
虔祷至心七拈皆得净土乃专修净业后住永明日
课一百八事夕 (第 0087c 页)
上花。重重美无尽。
如是修福已。复应慎观察。修福不修慧。终非解脱因。
福慧二俱修。世出世第一。众生真 慧性。
皆以杂念昏。
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
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见佛悟无生。 (第 0804b 页)

轻谈。谓形于口。
蔑视。谓存于心。

不咎钝人。反抑利者。谓著事钝根。不知理性。应当呵
责。开其 慧性。
破其愚蒙。使由事入理可也。何乃舍彼
愚夫。反抑利者。盖以钝人自知不如。斤斤自守。无骄
无恃。无过无非 …… (第 0713b 页)
在六趣。为倚门望子。徒勤空望。是真如内熏 无明。
(第 0713c 页)
无明
全不顾真如也。

今生多生。一误百误者。今生遇此殊胜法门。如久客
他乡。乍闻家信。应当勇猛精进。求愿 …… (第 0713c 页)
心精
进。不退菩提。是荷其恩力。而得成立也。约理。则自性
弥陀。念念不离。是慈悲接引。真如本觉。内熏 无明。
是 …… (第 0714a 页)
行。叹言。释
迦法灭。然后此塔。沈至金刚际。则世界法灭也。

天之际。大夜方沈者。喻众生烦恼日深。 无明
日厚。古
云痴云叆叇性天昏。识火交煎心鼎沸。是也。

章。
入道多门者。如楞严。二十五人。各说圆通方 …… (第 0717a 页)
为證者。明分此
四种。非臆见也。

直至惑尽始得出离者。思惑不尽。不出三界。尘沙不
尽。不出二乘界。 无明
不尽。不出菩萨界。
带惑往生
者。观经上上品生者。断无明惑。中上品生者。断见思
惑。乃至中下品生者。 …… (第 0718a 页)
扬者。鼓
扬。令人起忻。
沈迷自性者。迷者。昏迷。沈者。迷之极
也。自性。即注中平等法门。由最初一念 无明。
生起六
粗三细。遂性心失真。颠倒行事。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也。

示苦乐两土者。谓乐邦之与苦域。金宝 …… (第 0718b 页)
。下化
众生。不同二乘。不求佛道。不教众生故。
胜忍未成
者。胜忍。无生法忍也。初心菩萨。烦恼未除。 无明
未破。
未證无生理故。

正定聚。指极乐世界说。以彼土人。皆有定力。不退转
故。若论断惑。则信成就发 …… (第 0719b 页)
有杂有专。
有净有秽。迥不同故。

病愈寇平者。如妄想既遣。即妄即真。无离妄念。别求
真念。永嘉云。 无明
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注。
心体离念者。起信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离念相者。等虚空 …… (第 0721a 页)
无说无听。是非本
非影。既不离此二句。此文此义非识所变而何。故识
为教体也。

章。
归性者。因一念 无明。
迷此性体。而现起八识。次
从八识体。变起万境。今溯流及源。反末归本故归性
也。

八识即心生灭门。所 (第 0728b 页)
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
非异。名为阿黎耶识也。此识有觉不觉二义。今是不
觉义中。 无明
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故云能
变之八识也。

一心即本源之一心。所谓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
间法 (第 0728b 页)

恶道轻人则世世贫贱似此恶业障蔽欲生净土其
可得乎故肇法师云有为虽伪弃之则佛道难成无
为虽真执之则 慧性
不朗汝今欲修念佛三昧求生
净土速成佛果菩提者须是专以念佛为正行更以
福德为兼修晨夕常勤供养三宝礼拜忏 (第 0821c 页)
冬净土弟子正知谨识
净土十要卷第二

(菩萨戒弟子刘学志捐资合刻
往生净土忏愿仪
决疑行愿二门。愿求
慧性
开明。戒品坚固。严净三界
弘范。證入一相总持。普与众生同生净土)
(第 0668c 页)
精进
以了生死。次入菩萨地。了生死者。乃生死自如
也。入菩萨地者。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也。修慧者。
使 慧性
日广于一日。至成佛时。则 (第 0534b 页)
慧性
含虚空
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也。修福者。乃托生于
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同其言语。以设教化。夫 (第 0534b 页)
照见胎卵湿化色身起灭因缘也。天眼
者。照见诸天宫殿。云雨明暗。五星二曜旋复因
缘也。慧眼者。照见众生 慧性
深浅。上品下生。轮
回托荫因缘也。法眼者。照见法身遍充三界。无
形无相。尽虚空遍法界因缘也。佛眼者。 (第 0563c 页)
尝离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故曰万行显真
宗也宗镜云理行相资阙一不可有为虽伪弃之则
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 慧性
不朗是故文殊以
理印行差别之道无亏普贤以行会理根本之门不
废若违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 …… (第 0471c 页)
毁逆况可障人拜佛念佛哉佛言障人修善罪无可
逃等觉菩萨如十四夜月谓有一分 无明
未尽犹如
微烟亦用礼佛忏涤圆满无上菩提况我等业系凡
夫便轻拜佛念佛佛尚不弃贯针之福凡夫可轻拜
佛念佛 (第 0476a 页)
如此念佛之人。譬如旱田栽谷。
欲望收成不可得也。故肇法师云。有为虽伪
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 慧性

朗。汝今欲修念佛三昧。得生净土速成佛果
菩提者。须是专以念佛为正行。更以福德为
兼修。晨夕常勤供 …… (第 0332a 页)
若一信不慢常求胜友。即无此失。何以故。权
教中。第六住心地前三贤。总未见道所修行
业皆是有为。凡有 无明
皆是折伏。有力即不
退失。至八地中始入无功用行。是知三乘之
士历僧祇劫而功行无成。念佛之门于弹指
(第 0333b 页)